Business School
商学院
手机:13798307597
电话:0755-82083850
揭秘疫情期间复旦MBA上千次网络授课,是如何做的?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深受影响。教育行业作为人员密集性行业,在疫情防控上遭遇空前挑战。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有效推进学生学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采取了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受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小学2020年新学期都不能如期开学,学生迟迟不能返校,在线教学成为疫情期间的教学“新常态”。
在全球范围内,“上网课”也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式。峰值时刻,新冠肺炎疫情曾导致全球191个国家中的15.8亿学生停课,占全球在校学生总数的91.3%。中国抗击疫情期间,全国教育系统在短时间内动员了跨越时空的多方力量进行通力合作,开展了涉及全学段的远程在线教育,以教育战线的抗疫行动,抵御了疫情对教育系统的冲击,回应了全国范围内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切实需求。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春节之后便推出了线上讲座、论坛,并于2月底分阶段启动了线上教学,让学生“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课”。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院共开设线上课程超过150门,授课总次数超过1000次,线上论坛、讲座和分享活动超过200场次,覆盖人群超过1000万。
学院本次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大规模的线上课程共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MBA、MPAcc项目涉及29位老师、177次课;第二阶段MBA、MPAcc两个项目的选修课,共28位授课老师,173次课;第三阶段,MBA后续共97门课,涉及76位老师,392次中文必修课、228次选修课继续通过线上教学。此外,EMBA项目也已于本月开启线上教学。
揭秘直播课堂
线上课堂与线下有哪些不同?怎样才有更好的授课效果?学院搭建了十多间大小不同的直播教室,配备了先进的网络直播设备;管院的老师们反复摸索,选择适合的直播平台,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和授课方式。
尽管线上课程在互动性上有所减弱,但同学们认为线上教学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加上老师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外辅助了更适合讨论的方式,“对于内容的理解更充分了,讨论也更有深度,这是受时长限制的线下课程所不能达到的。”
揭秘授课准备
小管采访了三位最早开启线上教学的老师,解开线上授课的秘密——
凌鸿老师
凌鸿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凌鸿老师希望和学生有一个“进入教室”的感觉,所以在比较了多个直播平台之后,他选择了ZOOM平台。“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在线听课,我们老师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他从几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做法。
首先是要做技术上的准备,保证系统不出错才能保证上课效果。“假如在平时有三五秒差错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到线上上课,三秒五秒就让人感觉时间很长了,学生感受会不好,对课程的影响也很大。”在第一次正式上课前,凌鸿老师组织学生“试课”,师生双方同时在线熟悉平台的使用。“在熟悉平台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怎么看、听这堂课,比如做笔记就变得非常简单,可以用注解功能划重点、可以拷贝屏幕,等等,比线下上课便捷。”
其次是“仪式感”。为了创造更浓的课堂氛围,凌鸿老师换上了虚拟背景,上课的时候身着西装。他也要求学生打开视频,“打开视频就像点名一样,不是说你到场了就一定学得好,但这是认认真真上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网课”开始后,凌鸿老师最早是给复旦中文MBA香港班的同学上课,对于课程时间和内容的设置,他也进行了调整,“因为本来他们需要到香港听课,线下课程又非常密集,所以人觉得很累,现在到了线上,我设计一天最多上3小时,大家相对轻松很多,也都觉得这个形式反而有它的一些好处。”
在网课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尬聊”?老师一个问题抛出来,屏幕那边没有反馈怎么办?凌鸿老师的经验是充分发挥助教的作用,助教可以在后台把问题、互动等发到留言区,也可以及时地给老师一些课堂反馈。就像线下课老师提前进教室或者利用课间跟学生交流一样,“网课”开始后,凌鸿老师也会提前20分钟进“会议室”跟同学们交流之前的上课效果以及疑惑的问题,等等。
课堂中有一些观念、理念、思维方式的内容,不像知识点那样容易直观地用PPT呈现,凌鸿老师就采用录屏的方式,然后再剪辑成“小视频”,方便学生回看、复习。
李旭老师
李旭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
李旭老师在开课前发了一份《供应链管理在线课程说明》,将课程时间、收看平台、教学形式、作业发布等信息清清楚楚地交代给同学们。他认为,给学生选择权和建议权,做好事前沟通很重要,因此在开课前,他先征集了学生的要求、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再对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调整,然后书面通知学生。“态度决定一切”,李旭老师说,线上教学虽不是老师个人或学院的原因,但毕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责任在我”,“我们要调整好心态。”
线上教学与线下有所不同,李旭老师重新规划了课程安排,对教学内容做调整,使其更适合线上授课。这些调整包括:调整课程内容与表述方式;改良线下课堂互动、游戏,开发新的线上游戏;在平台建立课题体系框架让学生对课程体系充分了解,为回看课程打下基础;等等。
为了达到更好的线上课程效果,李旭老师不仅尝试了PPT的多种比例,选择了课前的“暖场”视频、音频,还总结出了很多教学过程与细节设计的经验,“用心才能看得见。”对于学生的反馈,他也非常重视。他每次课都会收集并整理出同学们的问题并且公布最佳问题以鼓励大家思考。此外,李旭老师说,让学生自选案例并作报告,也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有效方式。
裘理瑾老师
裘理瑾 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
裘理瑾老师营销管理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复旦国际MBA项目学生。这个项目的学生特点是地域差异大、国际生比例高、存在时差以及英语授课的语言环境限制,等等。
针对这类课程,采用线上课程的挑战首先来自于授课过程沟通的顺畅性。中国学生占多数的英文授课,线上不如线下的互动沟通那么顺畅,因为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作为辅助沟通工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其次是90多名同学同时在线听课,“规模”比较大,不少同学从海外接入直播网络,对直播软件的稳定性要求更加高。比较了多个直播平台,裘理瑾老师最终选择了学院在线课程一直用的POLYV直播助手。
POLYV系统可以给每位老师设置自己的“直播教室”。在POLYV的直播间,裘理瑾老师会在课前将所有教学的素材、PPT、视频,以及互动程序都事先上传、安排、调整甚至测试好。就好比一个生产车间,仓库和流水线都事先安装、调试完毕,这使得每一次课的备课准备都能够做到最大的提前量。POLYV系统可以在后台提前设置默认的录播功能,且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端不能录播。每一次课,她都会利用平台的录制功能将课程录下,课后根据内容进度进行剪辑,重新编辑成与课程体系和结构相对应的授课视频章节,“两个半小时的课可以剪成45分钟、30分钟,每一段用不同的开头,上传至学生端的学习门户,这对于《营销管理》这类互动讨论式教学手段较多且英语授课的课程来说,学生后续的补充学习很有帮助。
裘理瑾老师另外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线上教学极大地挑战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运用与实施。线上课堂内和线下课堂外、书面互动与口头互动等教学形式、内容安排都需要根据新的线上教学做很大的调整,“总体来说,为了保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能够继续获得优异的学习体验,我把原先课堂内要传播的很多内容和教学活动,翻转到课堂外、线下的形式做提前的布置、课程中的结合以及课后的学习反馈,从而尽最大程度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学习。这里我特别想要分享的是,从线上、课堂内翻转出来的线下、课前课后学习,其学习效果不一定会打折扣,如果设计及运用的好的话,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额外教学效果。”
裘理瑾老师还特别提到,因为线上教学而导致课程互动时间减少是必然的,因此,她会在每次课最初,反复强调和鼓励学生们在授课过程中将评论、观点和疑问等抛在“公共聊天区”内。课后,她会将聊天区数据下载并整理好,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对聊天区学生的主动发言和提问尽可能地做到一对一的答复、点评或者归纳总结。然后将这些有价值的书面互动信息随下一堂课的课件一并分享给学生们。尽管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应对不时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但她很高兴:“这样的一种聊天区的教学方法,我与不少同学聊过,征求过他们的看法。学生们的反馈会很好,很多同学觉得,线下授课中可能无法及时参与讨论或者参与讨论时无法做到最佳陈述,但在聊天区里,他们可以把问题先思考好,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完整表达下来。因此,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式学习的机会反而变多了。”